全港首創AI CAVE 智能編程系統 創造智慧高效教育模式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30期 INFOCITY I.T. Consulting Philip Nip AI CAVE不少學校大力推展 STEAM 教育,為協助學生融入知識型經濟和數碼社會作好準備,惟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學校難以掌握科技最新發展趨勢,為學生提供與時並進的創科教育。故此,創科業界與學界的跨界協作將尤其重要。INFOCITY Philip Nip 表示,我們正在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來推動創新,加速內容創作,讓學生能更早接觸人工智能生成方式下的沉浸系統是怎樣創作和應用。智能生成式沉浸系統能了解用家的要求,生成語言及背景圖像,並作出評核,適用於教育和訓練。系統為「一站式」集合各種AI科技,以及「全平台」支援各種硬件,包括 CAVE、TV Wall 和 iPad 等。
AI 智能自然語言系統 虛實結合促教學相長
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分析等創新科技成為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能夠為學生建構及豐富學習歷程。因此,學校教學結合創新科技,活用 AI 技術,不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更全面增加教學的多樣性,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習慣。AI Cave 作為全港首個融合 AI 智能自然語言(NLP)的沉浸式編程系統,其突破傳統技術限制,真正實現與電腦進行自然交流。
Philip Nip 補充:「雖然坊間有不少沉浸式的系統設計,然而,這套新系統獨特之處在於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結合近期備受關注的 ChatGPT 聊天機械人模型,能夠達至人機互動。系統可以根據用戶的指令,智能化地賦予場景生命力和活力,並因應不同場景主題,增設相對應的人物角色。學校可按照不同教學需要,生成及設置合適的場景,例如進行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投入不同職業身份,藉此了解不同行業的工作內容和注意事項。」
此外,場景及人物呈現的維度亦由 2D 優化至3D,務求為學生打造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而且系統對使用者沒有硬性的技術要求,只需透過簡易編程方法,如 coding block、drag and drop,簡單五個步驟便可以生成及發展出完整的故事人物和場景,滿足用戶的不同需要。
沉浸式智慧課堂 推動跨學科學習
STEAM 教育講求跨學科學習,學生需要運用準確的語言表達,以及建立堅實的知識基礎,才能夠擁有知識融會貫通的技能。故此,AI CAVE 除了擁有龐大的數據系統,能夠為學生建構全面的知識基礎,作為他們的電子百科全書外。系統更涵蓋豐富的互動元素,學生可以生成及創造不同歷史人物,並作出互動交流,產生知識及思維上的碰撞,從而激發無窮創意潛能。而且系統對校本課程有非常高的適用度,老師可就着不同教學課題,靈活將其應用於各個學科。
Philip Nip 指出:「AI CAVE 適用於任何課堂,不同學科老師都可以參與其中,並根據教學內容生成合適的 AI 人物和環境。例如中文科老師可以生成孔子,教授中國哲學和思想,推動價值觀教育;科學科亦能夠生成愛因斯坦,讓學生沉浸式學習相對論及量子力學,奠定科學知識基礎。同時,學校更能夠使用系統實踐跨科教學理念,如中文科與地理科協作舉辦跨科活動,以《徐霞客遊記》的內容為核心,安排學生與中國著名旅遊家及地理學家徐霞客對話交流,從而認識中國地理的發展,感受祖國大好河山,建立國民身份認同。」
語言能力評估 學習先哲精神智慧
AI Cave 除了人機自然對話及虛擬場景生成兩大元素外,還具備語言評估功能,協助學校對學生進行中、英文的語言能力評估。當系統生成故事人物及場景後,學生可以使用國語或英語進行對話交流,系統會使用人工智能分析學生說話時的語調、語速,並以國際音標作為評估標準,給予分數作為語言水平的參考。Philip Nip 表示:「系統亦會為老師提供分析圖表,能夠清楚得知學生語言能力的強、弱項,繼而針對學習難點,安排口語增潤訓練,以鞏固同學的語言學習基礎。此外,我們亦希望學生透過與不同歷史名人的對話,在提升語言能力之餘,更重要的是學習先哲的處世之道與精神內涵,從而建立正向價值觀。」